欢迎来到金坛区白塔小学

案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布时间::2024/3/28 10:07:22作者:徐文 点击:862

一、背景分析

昊昊是一位二年级的学生,他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堂上的作业拖拉,总是要老师提醒才交,而且没有质量。无论是班级内的交往还是学习,都存在较大障碍。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该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且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习惯指导与中重视教育,导致该生产生畏难懒惰心理。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老师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方某的畏惧心理,老师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老师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昊昊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昊昊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老师们听得清楚。”“昊昊同学……”有针对性的给他布置作业,根据学困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别,设计合适的练习。作业面批面改,在评价中以“期望”、“激励”的方式,如:“你真棒!”“加油!”“进步真大!”等评语。肯定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的不足,指导他下次应该怎么做。通过努力,他的进步是很大的。渐渐的,昊昊开始喜欢和老师接近了。他还敢于主动和老师交流。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方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昊昊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语文默写作业完成的态度和质量上有很好的转变,能及时并且较好的完成练习。上课能保持姿势端正,认真听讲,逐渐进步。

  五、结论

  通过实施了分层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往的时候看到作业就感到头痛,万不得已不愿去做,现在有了分层作业学生感觉对自己的作业有了明显的兴趣,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也避免了抄作业的现象。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老师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