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白塔小学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23/10/27 9:14:31作者:潘云霞 点击:1568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书

 

 

 

 

 

 

 

 

            学生发展研究     

 

      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吴桂香   潘云霞    

 

负责人所在单位   金坛区白塔小学      

 

            202110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三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211118  下午2:00

开题地点:金坛区白塔小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王志忠    

参与人员:沈国芳  全体课题组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题目:《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学校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特殊儿童比率上升的提高,有效的实施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但是,虽然我们学校有全区普通学校约四分之一的特殊儿童,但是普通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关注还不够,教育教学方法还需要改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配备也急需改善。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学校特别申请了特殊学生的资源教室配置,并推出了课题组的祁素珍老师为我们学校的特教,出市出省进行学习,然后将所见所学带回来给我们普通老师。而且,我们还和启智学校结成对口学校,我们老师去启智学校听课,他们的老师来我们学校上课,我们走出去也请进来,多了解,多学习关于特殊学生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概念界定:

1.特殊学生:特殊学生是指在智力、肢体、心理等各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2.随班就读: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LRC),是指让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孩子进入普通班级就读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特殊孩子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相互交往的同时,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特殊儿童的不同特性,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以便使这些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开发潜能,为他们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3.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指的是将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同龄儿童安置在同一个教育环境(教室)中一起接受教育,它强调的是提供给特殊需要儿童正常化的而非隔离式的教育环境,在普通班级中提供所有的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为特殊需要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安排特殊教育师资、提供特殊教育资源等,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从而促进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适应其社会化发展的全人教育。

(二)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宜特殊儿童发展的融合教育有效的方法途径,构建实施“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技术操作体系。具体表述为:

1.学校融合教育体系构建层面: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融合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构建实施“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支持体系,包括安置方式、教育策略、师资配置、教育评价等。

2.特殊学生发展层面:通过对“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使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充分认识融合教育,引导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悦纳、和谐共处,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

3.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层面:通过对“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培养一支掌握融合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4.家庭教育环境优化层面:加强对家长特殊教育信息的支持,寻求社会组织对特殊儿童家庭的经济支持,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

(三)内容:

1.文献和理论研究: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和个别化教育等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研究、借鉴,为有序推进课题研究提供有效引领,为论文撰写提供有力支撑。

2.特殊学生个案调查研究:通过对特殊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成长过程、病因障碍和家长教师的态度认识,针对问题探索为每个特殊学生适性安排座位、制定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全面开展“融合教育”研究作好铺垫。

3.特殊需要策略研究:探索随班就读学生在班级集体授课条件下,融合教育如何有效实施,即探索如何调整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练习作业等,从他们的特殊需要出发,探索可操作的适切性的有效策略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以便使这些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开发潜能,为他们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4.适切评价研究:努力探索适合的、因材而变的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公正、适切地评价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调动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能绽放光彩,获得成功的体验。

5.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研究:为了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特殊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他们多样性发展,探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活动特色课程,启动特教教师、社会资源、家庭相结合的教育干预课程以及家、校、生共同制定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技术人员的培养,逐步形成多方教育的合力。

 

(四)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查询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完成文献综述,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将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落实到行动中,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尝试新的实践途径,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保证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阶段中有设想、有项目、有过程、有收获的过程性成果,有准备地进入下阶段实践研究。

3.经验总结法: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再总结的螺旋上升式的研究,不断提升实践的功效。

4.调查法:运用观察课堂、问卷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发现和收集相关教学的素材,以及学案导学课堂的成效,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5.个案研究法: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揭示特殊学生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学生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组织分工:

姓  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杨丽琴中小学一级小学班级管理组长、阶段性报告曹惠娟中小学高级小学班级管理负责调查报告王  莹中小学一级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负责子课题实施周  媛中小学一级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负责子课题实施祁素珍中小学一级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负责子课题实施丁  一中小学二级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负责档案整理徐  文中小学二级小学班级管理负责课题研究、实施朱  娣中小学二级小学班级管理负责课题研究、实施

(六)研究步骤:

 成立课题组,召集课题组成员---收集特殊学生资料,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探索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有效模式---整理更新特殊学生档案---探索适切的特殊学生融合教育评价方式---完善特殊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形成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研究素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7月——2021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

2.学习相关理论,对教师进行通识培训,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制订研究计划;

3.调查研究,收集特殊儿童的基本资料,为他们研究制定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2年1月——2023年12月)

2022年1月——2022年12月:

1.请区发展中心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指导,聘请课题顾问,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2.探索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在班级集体授课条件下的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模式;

3.探索可操作的适切性的有效策略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

4.阶段研究成果交流和总结,迎接中期评估工作。

2023年1月——2023年12月:

1.推荐课题组必读的文献与著作,组织集体培训活动;

2.努力探索多元的、因材而变的评价方式;

3.探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活动特色课程、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教育干预课程,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技术人员的培养,逐步形成多方教育的合力;

4.组织课题研究课教学观摩,通过课程引领各学科教师的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完善课题网站的建设。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

1.收集课题活动资料,汇编论文集、优秀案例集、教学案例集等研究成果;

2.完善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完善课题网页,迎接课题结题、成果鉴定工作。

 

(七)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责任人阶段成果《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课题立项2021年10月吴桂香潘云霞《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前期调查调查报告2021年11月曹慧娟《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报告2022年12月杨丽琴相关课题研究论文研究论文2023年5月王  莹相关课堂观摩活动公开课展示2023年11月徐  文最终成果整理完善学生跟踪研究档案档案表2024年4月丁  一汇编论文集、案例集等研究成果并形成经验报告总结论文集经验总结2024年5月周  媛朱  娣《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2024年6月吴桂香潘云霞

 

 

 

(八)研究保障:

1.团队分析。课题主持人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第一主持人作为“徐乐益劳模工作室”成员,曾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金坛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文明职工、金坛区教学常规达标先进个人、金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两位主持人皆被评选为金坛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组长曾被评为常州市优秀班主任、金坛区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组员获得过常州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金坛区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金坛区常规达标先进个人、金坛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等;也曾被评为金坛区教坛新秀、金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曾参与过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金坛市课题《小学班级读书会行动研究》课题组组长;曾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多次获论文评比一等奖。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并一线教师,对于本校一直拥有全区超过五分之一智力低下儿童的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其他组员有常州市级和金坛区级优秀班主任、金坛区五级梯队成员,学科跨度大,几乎涵盖了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研究领域全面。

2.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强,阶段实施过程和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的保障,这次的课题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同时本课题理论依据充分、科学,符合当前融合教育课程的方向,具有针对实用性。而且,我们聘请启智学校曹国强校长为课题研究顾问,全校青年教师精英教师组成课题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保障条件。

1.)本课题是针对当前一线教师的实际困难提出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课题组部分成员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祁特教有丰富的特教理论,大部分成员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且成员较为年轻,工作有热情,为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证。

3.)2019年春学期以来,我们学校牵手融合教育方面专家,成为了常州市融合教育金坛区第一所试点学校。本课题是学校校长牵头监督研发的新课题,政府也提供了特殊儿童康复器材,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有了有力保障。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王主任:

课题研究十分有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关注的点也会发生变化。以这个课题为出发点,关爱了特殊学生,关爱了社会的特殊群体,对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给出的建议:

1.什么是融合?谁融合?谁与谁融合?其根本目标是:让特殊学生能融入到普通的生活中去,即特殊融入普通,让特殊儿童回归普通。

2.目标:应该加入家庭层面。本身有些家庭就不理解特殊教育,心理层面、经济层面等方面都拒绝对自己的特殊孩子进行肩检测。如何取得这部分家长的合力,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重要任务。

3.内容:要更多的开展教育研究,而非仅仅是教学研究。原有内容多数指向教学,范围不够广。教育的范畴应该更广,教学只是教育其中的一部分。

4.实施:要三方合力,尤其是社会力量这一块,应该多与特殊儿童相关的机构和组织联系,寻求这些社会性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和帮助,从而寻求更加切合特殊儿童教育的实施方式。

5.评价:评价方式也不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是适切的,适合特殊学生的评价。

汤科长:

白塔小学基于农村小学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保障有力。

需要关注的是:在融合教育实施和研究过程中,关注特殊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主题研究活动、个别化教育、差异化教学和康复训练,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在形成论文、案例集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系统的校本化课程。建议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依托专业部门、机构、特殊教育专家的引领和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省级个别化教育实施项目,进行合作研究和研讨。

最后论证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吴桂香和潘云霞老师承担的《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时间研究》如期开题。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研究内容完善了:

特殊学生个案调查研究:通过对特殊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成长过程、病因障碍和家长教师的态度认识,针对问题探索为每个特殊学生适性安排座位、制定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全面开展“融合教育”研究作好铺垫。

 

目标增加了第5项目:

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研究:为了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特殊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他们多样性发展,探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活动特色课程,启动特教教师、社会资源、家庭相结合的教育干预课程以及家、校、生共同制定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技术人员的培养,逐步形成多方教育的合力。

 

研究方法完善了第25

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查询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完成文献综述,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将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落实到行动中,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尝试新的实践途径,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保证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阶段中有设想、有项目、有过程、有收获的过程性成果,有准备地进入下阶段实践研究。

3.经验总结法: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再总结的螺旋上升式的研究,不断提升实践的功效。

4.调查法:运用观察课堂、问卷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发现和收集相关教学的素材,以及学案导学课堂的成效,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5.个案研究法: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揭示特殊学生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学生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