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任务群实施主题公开课
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推动红色经典文本与任务群教学的深度融合,白塔小学语文教研组3月18日开展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任务群实施公开课。本次课堂以“英雄精神永传承”为主题,通过“三阶四群”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革命精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任务驱动:以“英雄”为主线,构建学习场景
公开课由张小军老师执教。课堂伊始,老师以文天祥的爱国名言切入,奠定课堂爱国基调,紧接着出示课题,随后抛出核心任务:“如果现在我们要给董存瑞这一英雄撰写颁奖词,大家有把握吗?” “那我们又该为此做好哪些准备呢”这一问题点燃学生兴趣,课堂迅速进入“任务群”学习模式。
根据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教学分为“人物解码群”“史料研读群”“精神传承群”“创意表达群”四大模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任务卡,通过细节品读、史料分析、颁奖词撰写等形式展开探究。
二、深度探究:在合作中解码英雄精神
★ 史料研读群:多维度了解英雄
学生按照《学习单》的学习要求,在课前搜集相关史料,结合课文中“导火索哧哧地燃烧”“子弹打在地上,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等细节,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有学生说:“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史料里的‘战友说他总把馒头让给伤员’,我发现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人物解码群:文本细读品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董存瑞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三步批注法"深入文本:先用红笔圈出关键动词,再用蓝笔标注情感词,最后用绿笔写下阅读感悟。
学生们对"董存瑞为什么选择用身体支撑炸药包"展开热烈讨论。“桥高两米三,炸药包根本无处安放”,“冲锋号已经吹响”,这些基于课文细节的分析,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英雄抉择的历史必然性。当读到"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呐喊时,不少学生眼眶泛红。
★精神传承群:链接现实生活
“和平年代还需要英雄精神吗?”的辩论赛将课堂推向高潮。正反方围绕“抗疫医护人员”“航天科研工作者”等案例展开交锋,教师适时引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引导学生思考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
三、创意表达:让英雄故事“活”在笔下
在“创意表达群”环节,学生化身“感动中国”评委,运用课堂所学的“环境烘托法”“细节刻画法”“精神升华法”撰写颁奖稿。一篇题为《火海中的丰碑》的稿件写道:“他的背影在炮火中定格,像一株倔强的白杨树,根系深扎在祖国的土地上……”
四、专家点评:任务群教学激活红色经典
课后,教导处吴桂香主任指出:“本课突破了传统红色课文的‘说教’模式,通过任务群将语言实践、思维发展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特别是‘史料互证’环节,培养了学生‘实证、推理、批判’的思维品质。” 沈国芳副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探索“红色课文+任务群”教学模式,让革命传统教育从“感动一阵子”走向“影响一辈子”。
结语:
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自发起立,齐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窗外的玉兰花正盛,正如英雄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这堂公开课不仅是一次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董存瑞的故事从未远去,它正以新的形式在年轻一代心中续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