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区白塔小学课题研究组 杨丽琴
一、研究缘起
“特色发展”的需求 —— 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下教育努力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依托融合班随班就读这一平台进一步厘清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的内涵、目标及其原则、方法和途径之间的关系,构筑适合我校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生发展”的需求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从事融合教育实践的能力,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融合教育经验,为我校今后更为广泛地开展融合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同时,本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适切教育”的理念,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大多数人的教育参与,为特殊儿童享受正常化的生活,促进其社会化成长提供条件,逐步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加快融合教育的资源开发与整合。
二、概念界定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认识到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主要就是针对智力、肢体、心理等各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让他们进入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和普通学生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以便使这些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开发潜能,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从而促进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适应其社会化发展的全人教育。
三、研究目标
特殊学生发展层面:通过对“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使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及其家长充分认识融合教育,引导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悦纳、和谐共处,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
2.教师发展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从事融合教育实践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融合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层面:通过对“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培养一支掌握融合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研究内容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文献和理论的学习,启动特教教师、社会资源、家庭相结合的合力教育以及家、校、生共同制定评价,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成长过程、病因障碍和家长教师的态度认识,建立学生个人档案,突出了特殊需要策略的研究。针对问题探索为每个特殊学生适性安排座位、制定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全面开展“融合教育”研究作好铺垫。
五、研究方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其中我们着重应用了行动研究法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揭示特殊学生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学生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六、研究进展
本课题于2021年7月正式向金坛区教育局申报并批复同意立项。在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细致地开展了实践研究。一直以来,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通过沙龙、评优课、讲座、观课议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二十余次。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中期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抓住研究起点 —— 调查总结
调查研究,收集特殊儿童的基本资料,为他们研究制定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白塔小学2021年秋学期特殊学生汇总表
学生 姓名 | 所在 年级 | 所在班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身体情况 | 主要障碍类别 | 障碍程度 | 医学鉴定单位 |
李某 | 二年级 | 1 | 男 | 201301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谈某 | 二年级 | 2 | 男 | 201209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樊某 | 二年级 | 1 | 男 | 201210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时某 | 三年级 | 1 | 男 | 201103 | 偏胖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傅某 | 三年级 | 1 | 男 | 201110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四级 | 常州儿童医院 |
王某 | 三年级 | 2 | 男 | 201201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朱某 | 三年级 | 2 | 女 | 201204 | 偏瘦 | 疑似无医学鉴定 | ||
石某 | 三年级 | 2 | 男 | 201207 | 很瘦 | 肢体残疾(含脑瘫) | 二级 | 常州儿童医院 |
贺某 | 四年级 | 1 | 男 | 201103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徐某 | 四年级 | 1 | 女 | 201108 | 正常 | 智力障碍 | 三级 | 常州儿童医院 |
曹某 | 四年级 | 2 | 男 | 201106 | 肥胖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杨某 | 四年级 | 2 | 男 | 201106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滕某 | 五年级 | 1 | 男 | 201011 | 正常 | 精神障碍(含孤独症) | 常州儿童医院 | |
张某 | 五年级 | 1 | 女 | 201001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蒋某 | 五年级 | 1 | 男 | 201004 | 偏瘦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廖某 | 五年级 | 1 | 女 | 201005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徐某 | 五年级 | 1 | 女 | 201002 | 正常 | 肢体残疾(含脑瘫) | 三级 | 常州儿童医院 |
徐某 | 五年级 | 1 | 女 | 201006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杨某 | 六年级 | 1 | 女 | 200811 | 正常 | 智力障碍 | 三级 | 常州儿童医院 |
岳某 | 六年级 | 3 | 女 | 200804 | 偏胖 | 智力障碍 | 三级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张某 | 六年级 | 2 | 女 | 200812 | 偏瘦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倪某 | 六年级 | 1 | 男 | 200811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段某 | 六年级 | 3 | 女 | 200809 | 正常 | 智力障碍 | 常州儿童医院 | |
王某 | 六年级 | 2 | 男 | 200904 | 偏瘦 | 疑似无医学鉴定 | ||
杨某 | 五年级 | 1 | 女 | 200612 | 偏瘦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
邹某 | 一年级 | 1 | 女 | 201309 | 偏瘦 | 智力障碍 | 四级 |
其中送教上门:2个;随班就读计22个,分别为智力方面:20个,肢体方面:1个,重大疾病:1个。
(二)采取多种研修 —— 建构理论
1.邀请专家,指导论证:2021年11月18日下午,我校邀请了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志忠主任和区教育局基教科汤华科长,对课题进行了跟进式、诊断式的专项指导。
2.通识培训,理论引领:对教师进行通识培训,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制订研究计划。如特教教师祁素珍老师从“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两个方面做的专题讲座《从隔离走向融合》,让大家了解了资源教室的建设与发展、场地与环境,以及什么是资源教师,资源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大家关注了与融合教育相关的网站,为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提供了详尽的材料。
3.专题沙龙,同伴互学:2022年5月12日下午,课题组成员齐聚少先队室,开展“融合教育,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共同探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问题,展现教育大爱。本次活动由教科室主任潘云霞老师主持,沈国芳校长和素质教育督导组赵校长等共同参与这场关于爱的融合教育沙龙盛会。两位校长对交流内容进行点评,对我校的融合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大家收获满满。
4.走进特教,观摩课堂:课题组牵手金坛区启智学校,参观启智学校的教室、功能室等,并了解了启智学校的办学情况以及特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等。同时我们真正走进了特殊教育课的课堂,观摩了他们的课堂,为进一步认识并学习特殊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出我们普教课堂中特教的方式方法。
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启智学校特殊教育专家和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了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课堂教学研究,聆听他们的建议,更新我们普教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5.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我们积极学习各级各类的关于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教育工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搭建研究网站 —— 跟踪护航
我们积极与常州市特殊教育网站联合,在“璟云”网站为我们的特殊儿童建档立案。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及时收集记录资料,每学期对学生的功能和学业进行评定,评定中包括“生活语文学业评定、生活数学学业评定、生活适应学业评定”等,分别从语言沟通、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国家与世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跟踪评估,记录他们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点滴变化,我们根据这些有效数据及时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法,从而能更好的为他们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四)践行随读融合 —— 探寻策略
策略一、建立有温度的师生关系
随班就读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更渴望关怀和爱抚,这种需求在他们身上表现为希望同学能和自己交往,希望老师能亲切地与自己交流。所以我们通过目光的提醒、活动的创设、适时的表扬等方式,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策略二、安排有讲究的同伴座位
座位设置有讲究,合理安排好座位,不管是在他的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不管是师生交流还是学生互动,都是合理便利的,有助于他融合到普通孩子中来的。
策略三、挑选有爱心的助教伙伴
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低智儿童的照顾并不能做到十分周全,如何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单单靠老师就能完成,同学的帮助更加有利。一般来说,优秀的有爱心的学生能够将老师的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让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低智儿童,往往会必老师讲的更加通俗易懂,从中弥补老师对低智儿童照顾不周的现象。
策略四、关注兴趣用心发掘特色
随班就读学生并非一差俱差,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长处,存在着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鼓励他们振奋起来。例如:针对他们有的人绘画方面较优异,就应该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教给他们绘画的方法,让他们越画越好,越画越有兴趣等等。让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都能在较突出的一面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特色,自我完善。
策略五、实施个性化的分层教学
对全班学生既要在态度与人格上一视同仁,又要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做到分层教学。我们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分成三个等级:优等生、中等生和特教生,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后作业,使之对应,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实现教学价值。例如,在布置作业时,由于低智儿童的特殊性,所以作业内容要考虑到低智儿童的特点。
策略六、组织多彩活动助蓬勃生长
我们依托学校的校本课程——剪刻纸,以及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课程,积极开展了贺卡制作、果盘制作、树叶创意设计、手抄报设计、手工鲜花、挖山芋等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做手工、劳动,发展他们的艺术特长,展现他们的心灵之美。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特殊儿童大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制作的手抄报、剪纸、立体贺卡等获得了其他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既让其他孩子学习了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实施多元评价——巧建自信
1.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着力于收集显示某个学习领域里学习者的努力与进步的作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自信,悦纳自己。
2.同伴评价:在平时的评价中,有效地利用班内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内成员互评、小组间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自己。
3.老师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评价的语言、方式要恰当、得体,不要过高,要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4.家长评价: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他眼中的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好的评语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5.跟进评价与多样化评价:创设机会让学生多次参加活动,跟进评价,让他既收获自信又能感受师生对他的关注。在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除了运用常规的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可以插入简笔画、小贴画、小印章等有形评价物,这样既增添了评价的活泼程度,又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六)多方沟通助力——共促成长
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往往因为本身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原因,在子女教育方法上不够科学,或者是因为孩子自身的特殊性而对孩子有所放纵,或是因为对孩子过分失望而采取放任不管,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使随读生的问题更加严重。
我们定期家访,建立与随读学生和家长的情感联系,了解随读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时帮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要给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希望在家校形成相同宽松温情的氛围中,享受童年的欢乐时光。
七、初步成果
1.【学生】学生得到了蓬勃发展
这些特殊的学生可以和普通学生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开发潜能,为他们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2.【教师】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研究、课堂研究、个案追踪研究、活动研究等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提升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从事融合教育实践的能力,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发展,还在实践中积累融合教育经验,探寻出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教育的策略。
论文集 | ||
作者 | 论文 | 发表刊物 |
潘云霞 | 《让爱在融合教育中绽放光彩》 | 省《教学与研究》 |
潘云霞 | 《探索融合教育 促进适切发展》 | 省《少年素质教育报》 |
吴桂香 | 《让资源教室成为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 省《少年素质教育报》 |
吴桂香 | 《培养流动子女自律好习惯》 | 省《快乐学习报》 |
吴桂香 | 《浅谈随班就读低智儿童个别化教育模式》 | 省《教学与研究》 |
吴桂香 | 《家校联动 共推流动子女习惯养成》 | 省《教育研究》 |
王 莹 | 《浅谈音乐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 省《教学与研究》 |
王 莹 | 《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融合》 | 《快乐学习报》 |
周 媛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融合教育》 | 省《教学与研究》 |
杨丽琴 | 《多方融合,点亮特殊儿童的心灯》 | 省《教学与研究》 |
祁素珍 | 《让特殊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快乐徜徉》 | 省《教学与研究》 |
祁素珍 |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 省《中国教师》 |
朱 娣 | 《让低段写话教学绽放异彩》 | 省《快乐学习报》 |
曹惠娟 | 《借助绘本教学 提升智障儿童语文素养》 | 省《教学与研究》 |
丁 一 | 《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快乐理念的渗透》 | 省《快乐学习报》 |
…… | …… | …… |
案例集 | |||
执教 | 优秀课例 | 班级/时间 | 级别 |
周媛 | 《探索液体》 | 二(2)2022.10 | 区级 |
徐文 | 《雾在哪里》 | 二(1)2022.02 | 与启智学校联动 |
曹惠娟 | 《坐进观天》 | 二(2)2022.10 | 校级 |
潘云霞 | 三上Unit8 Happy New Year | 三(1)2021.12 | 校级 |
王莹 | 《踏雪寻梅》 | 四(2)2021.12 | 校级 |
丁一 | 《立定跳远》 | 二(2)2021.09 | 校级 |
曹惠娟 |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 一(2)2021.10 | 校级 |
祁素珍 | 《新花布 新衣服》 | 一(2)2021.09 | 校级 |
朱娣 | 《玲玲的画》 | 四(2)2021.12 | 校级 |
吴桂香 | 《守株待兔》 | 四(1)2021.10 | 校级 |
杨丽琴 | 《我要的是葫芦》 | 二(1)2021.11 | 校级 |
…… | …… | …… | …… |
3.【学校】学校取得了均衡发展
学校成立了“融合教育”教研组,教研组定期开展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研讨,并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探讨班级管理策略,逐步探寻我校基于融合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课程活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动教师参加融合教育科研,不断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八、问题反思
1.课题组成员均为综合实践活动兼职老师,同时都担任着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繁重压力大,精力有限,对于本课题研究的投入程度不够,导致课题研究人少力量薄,在“随班就读形式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方面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2.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理论学习的内容还不够系统;成员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够,较多时候是在照搬和模仿,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进一步转化理念,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九、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用正确的理论支撑教育教学行为。在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通过研讨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2.关注课堂,将探究内容和形式分解得更小、更具体,体现一个主题下各项活动的连续性和层次性。通过课堂实践,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3.加强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本课题实施及时作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及时上传。
4.为课题结题作好准备,筹划和收集相关资料,确保结题报告、教师论文集等最终成果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