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习作课教研活动
秋至桂香未浓,教研芬芳随着开学的号角愈浓愈烈,为提升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能力,搭建高效教学交流平台,近日,一场以四年级习作《我的家人》为主题的课堂观摩与评课研讨活动在白塔小学顺利开展,多位语文教师齐聚课堂,共赴这场教研之旅。
聚焦课堂,教学有法
活动伊始,四年级2班的朱老师以趣味情境拉开课堂序幕。当“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展开,屏幕上哪吒的特点描述引发学生阵阵讨论时。课堂中,朱老师从引导学生解读习作要求、梳理“选择家人、确定特点、选取事例”三大重点,到结合教材分析家人特点的不同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听课教师关注的焦点。
在“列举典型事例”环节,朱教师通过范文片段讲解“具体事例法”,引导学生发现“用花盆碎了奶奶不生气”体现脾气好、“蛋炒饭的色香”展现厨艺佳时,老师们一边点头,一边快速记录教学亮点;而在“生动百宝箱”教学中,从细节描写到修辞运用,再到小组合作拟标题,听课教师们始终专注观察,时而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时而标注教学环节的衔接技巧,认真感受整堂课的教学节奏与育人思路。
整堂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展现出十足的学习活力。在“交流家人特点”环节,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稚嫩的话语中满是对家人的熟悉与喜爱。到了“初试身手”写作环节,孩子们低头认真书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分享片段时,被推荐的学生自信地站起来朗读,台下同学专注倾听,对照评价表认真打分,课堂氛围既活跃又有序。
深度评课,研学有道
课后,评课研讨环节如期进行,老师们围绕本节课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同年级组朱娣老师指出“整堂课结构清晰,从‘明确要求—分析特点—选取事例—学习写法—实践写作’,层层递进,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具体事例和典型事例的说法有失偏颇,还需斟酌。”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分析家人特点时,如果能结合学生分享的事例,当场引导他们提炼‘典型事例’的核心要素,或许能让学生理解更透彻。”“可以增加一个‘片段修改’的小环节,让学生用‘百宝箱’的技巧修改自己的初稿,更能体现方法的实用性。”
朱老师认真听取各位老师的评价,逐一记录,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侧重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但在时间分配上,写作环节可以再增加5分钟,给学生更充足的构思与书写时间。”
此次《我的家人》习作课观摩与评课活动,不仅让朱教师在交流中明晰教学改进方向,也为教研组的其他老师提供了可借鉴的习作教学范例,真正实现了“以课为媒、以评促教”的目标,为白塔小学后续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