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践行三信教育 谱写奋进华章”主题读书征文
二等奖 吴桂香 《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信仰与责任》
谢昊扬 《三信教育在语文课堂的生动实践》
三等奖 徐 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韩建中 《超越昨天 提升“人员价值”》
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信仰与责任
——读《觅渡,觅渡,渡何处》有感
金坛区白塔小学 吴桂香
1996年6月25日,梁衡创作出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在作品中,梁衡以其深邃的思想与犀利的文笔表达了对瞿秋白的敬仰之情。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他终其一生,一直在寻觅,最终不惜牺牲自己。他用生命诠释了“信仰”,坚守了初心。先烈们为国为民的信念也唤起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也激励着我们对未来的追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我就身处这样一个优秀群体,耳闻目睹他们那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他们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我们白塔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70%以上的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来自于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家长们大多不识字,以打工上班为主。由于家长本身的文化低、见识少,对于学生的学习监管不够,或是方法不正确,导致整体的学习习惯与氛围极差。因此,学习的提升、习惯的培养、思想的教育都落在了学校的身上,更是落在了每一位老师的身上。
沈小琴老师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在平日的工作中,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无私与博大,执着与奉献。她虽然已是50岁的老教师了,却仍保持着旺盛的工作劲头。早晨,学生们还没有来,她已经在班上准备,等学生一到,她就开始批阅作业,辅优补差。放学后,即使没有她的课后服务,她也是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地批改作业,给“特殊的学生”“开小灶”。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她身体比较弱,头疼、肩颈等一些职业病使终困扰着她。但只要学校有需要,她从未说个“不”字。这不,上个月,一位英语老师请一个多月的病假,代课任务便落在了其他三位英语老师头上,大家都非常支持。特别是沈老师,她本身教两个班,还要另外再代一个班,再加上早读、中午坐班、课后服务等,几乎全天无休了。我们让她注意休息,她总是笑笑说:“没事,坚持一个多月,要不然孩子课落下了怎么办呢?”多么朴实的语言!
还有我们的校长贺云飞,作为一位校长,她率先垂范。面对班级多,而师资紧缺的现状,贺校长在行政讨论师资课时分配时,主动提出要担任一个班数学的教学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她虽然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转教学科,首次执教数学,任务还是挺艰巨。于是,查阅资料、听优质课、钻研教材,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每天一大早,贺校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巡视校园后就会来到所教的一(2)班,开始检查批阅作业;中午,在食堂一吃完午饭都顾不得休息,就又来到班上进行辅优补差工作;放学后,她几乎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她要求我们要在预备铃响时就应该在班级候课,她自己也是这样以身作则的,预备铃响时,她已经组织学生安静地开始了每堂课前的口算练习。“其身正不令而行!”贺校长,用她自己言行,给我们做了榜样,在大家心目中升腾起了“正能量”。大家也纷纷投入到工作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尽好自己的责任。
寒来暑往,我也已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了二十七个年头,我的身边,像这样爱岗敬业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劳作着,在一本本作业本上批阅圈画,在一堂堂的课上挥洒汗水,在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中悄然地奉献着青春,用一辈子写下一句话:在平凡的岗位践行信仰与责任。
《觅渡,觅渡,渡何处》,正如梁衡在看完电影《觅渡》后眼含热泪地说:“《觅渡》就是在继续寻找光明,在继续寻找前途、在继续实现我们的理想,就像我们的中国梦一样。”是啊,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要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与信仰,立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用兢兢业业的态度践行好信仰与责任,做好本职工作,方无愧于先辈们的期望与重托。
书写心中信条:三信教育在语文课堂的生动实践
白塔小学 谢昊扬
在教育的大海中,我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份扬帆远航。执教鞭之时,不仅是语言的艺术在流转,更有深沉的信仰之光在闪耀。今日,我以笔为舟,记录下我如何在每个孩子心中播种信仰、培育信念、灌溉信心,让“践行三信教育”不只是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堂语文课、每一次教学互动中的生动实践。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在字里行间,我教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感悟。每一次课堂的互动,每一次作业的批改,我都在用心聆听和观察他们对于信仰、信念和信心的理解与体现。
当我站在三尺讲台,拿起粉笔的那一刻起,我不仅是语文的传道者,更是信仰的种植者。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与孩子们一同寻找智慧的光芒,这光芒来自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照耀,来自于华罗庚精神的激励。
信仰的灯塔:在教鞭下铸魂
信仰,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高远而抽象的,但当我在语文课上娓娓道来华罗庚先生毕生追求科学真理的故事时,我看到了那份渴望。我在讲述中寻找契机,让华先生对数学的热爱,变成孩子们心中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教室内响起的不仅是朗朗的读书声,更是信仰种子在心田萌发的声响。在课堂上,我讲述了华罗庚先生怀着对数学的无比热爱,战胜重重困难的故事。我让孩子们看到,即便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信仰的力量也能催生伟大的科学成就。孩子们在故事的感染下,学会了在遇到困难时,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信念的砥石:在课堂中砺志
信念,是我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的精神。不论是面对《诗经》的博大精深,还是品味《论语》中的智慧,我教孩子们在每一行诗文间寻找生命的力量。我要求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更要体会到知识追求的过程是对信念的一种锤炼。课堂上的每一个讨论,每一次互动,都是信念生长的见证。
在深入浅出地解读经典作品时,我强调信念的重要性。我带领孩子们透过壮丽的文字,体会抗击风浪的坚定意志,让他们明白,每个人心中的信念都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坚守内心的信念,不为任何挑战所动摇。
信心的桥梁:在学海中筑梦
在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中,我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让信心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每当看到孩子们笔下的文字越发自信和有力,我知道,他们已经在学习的征途上建起了信心的桥梁。他们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篇日记,不仅记录了成长的足迹,也昭示了信心给予他们的力量。
我始终相信,信心是连接孩子和知识的桥梁。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我注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通向未来的信心。我用华罗庚先生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坚持梦想,信心可以让梦想照进现实。无论是语文竞赛的辅导,还是课外阅读的引导,我都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的潜力,用信心筑起达到梦想的桥梁。
随着每一节课的结束,每一段教学的落幕,我深知“三信教育”的旋律已在孩子们的心中轻轻响起。他们用新学的文字描绘世界,用稚嫩的手探索真理,用纯净的眼睛凝望未来。而我,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更作为他们心中信仰的守护者、信念的塑造者和信心的点燃者,将继续在这奋斗的征程上,与孩子们共同前行,不断书写心中的信条,让三信教育的华章,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永远绚烂、永远前行。
这些不仅仅是我作为教师的日常工作,更是我作为教育者的使命和追求。在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我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三信”教育融入到课程中,让它成为孩子们心中不灭的火炬,照亮他们的未来。而这份坚守与努力,也成就了我的教育信条,让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坚定地说:“我为孩子们的成长守护信仰,培养信念,点燃信心。”
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我将继续携手我的学生,一起践行三信教育,共同谱写奋进的华章。我坚信,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拥有信仰、信念和信心的时代新人,为我们的未来书写出最美的篇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塔小学 徐文
人生有四大幸事,案上有书便是其一。读书,就像抵御人生风雨的佩剑,让前行之路充满底气。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在此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飞鸟时,我们能吟诵说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看到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时,我们会默念到:“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夭如水倚红楼”。当看到秋天的落日时,我们会脱口而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说。”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文字和生活里。”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触很深:课堂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让课程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循序渐进,启迪思考
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心备课。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一一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三、寓教于人,必先立己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教师只有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在教课时融合贯通,给学生不一样的知识深度体验。《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和生活经验,教师不能忽视个体的独特经验。教师要学会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子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当你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去对待,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尊重你,这都是相互的。当孩子们每天盼着上语文课,当他们听课时眼里满是星星,这样的课程,如何不高效?所以,努力做一个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吧。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内向性格并非"不能”融入,而是他们更喜欢迈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他们能更自信,更清醒地与自己我对话,实现自我的统一。作为老师,我尊重每一名学生的自我选择,只要她能茁壮成长,我永远是一朵守望的云。在人生的辞典里,“爱”这一字最为广博而深奥,它存在于每个一个人的生活中,它是那么的单纯与具体。它包含了太多的温馨与美好的回忆。泰戈尔曾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以爱之名,与学生相互理解,是教学成功的开始。
超越昨天 提升“人员价值”
——从一封信出发,谈自身磨砺奋斗成长教育
金坛区白塔小学 韩建中
人员价值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词?在《如何当好一名学校中层》这本书里提及的《致全体行政的一封信》中,校长的12连问,发人深省。静心思考的这些天,回顾了从走上总务处岗位那时起,我就在努力提升自身“人员价值”,为了这一份“责任与担当”。
一、明确岗位职责
总务处工作的岗位职责包括10多点,我也一直努力将这十几个方面兼顾,虽说做的有点“跌跌爬爬”,但努力还是有收获的。及时记录产生的失误,形成工作纪要;条块化处理各项工作,清清楚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临危不乱……做事不拖拉的处事风格,形同抽丝剥茧,慢慢总务处的工作也变得敞亮光明。
二、提升人员价值
“疫情”之后,各行各业均出现了“手头紧”的状况。网上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这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更想“工作需要我”,那么前提就是提升自己的“人员价值”。
三、专业令人信服
会上校长说过,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你在教科研上的发展。提升专业素养、带头进行学科建设、形成课题(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成长师生、发展学校。目前我作为市级课题核心成员参与了《党建引领下的小学教师团队创新建设》的研究,接下来就是继续踏踏实实地搞教学搞研究,两条腿走路,争取以研究带动学校、学科、师生共同发展。
四、处事令人折服
与同伴诚心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和他们交流各自的工作方式、工作业绩,哪怕是交流生活琐事,也会对将来的工作,可能有所助益。遵循“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总务处有举措的时候,多方询问、征求大家的意见。
五、创新岗位工作
1.创新工作
① 不被繁杂的事情束缚住手脚: 比如论文撰写、荣誉统计、教师阅读等,平时就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哪怕面 对“突击”,我们也能有条不紊。
②每周抽出一点“8小时”之外的 时间:有人说“8小时之内求生存,8小 时之外求发展”。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8小时之内,做的都是本职工作, 8小时之外才是求得事业与自身的发展。运用好8小时之外的时间,为上周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总结、反思;为下周的工作做好铺垫。
③多读书,拓宽眼界:创新的工作思路从哪里来,还是要多读书。《如何当好一名学校中层》明确告知了我们处事方式。
2.方式调整
加大总务处同伴之间的配合力度,遇事互相征求意见,互相询问,互相学习。
3.学习思考
开学已一月有余 ,我认真读了郭元祥的 《深度教学研究(第一辑)》,仔细梳理了本书的理念体系,明确深度教学的 教学过程观 、教学资源观 、教学价值 观、课程知识观以及学习观,在慢慢理解的基础上,为我所用,适当地时机,可以巧妙地“拿来主义”。
4.收获了什么
读专业书,很枯燥,我也会读得 昏昏欲睡,但坚持下去,最大的收获就是形成了习惯。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就会有书:床头有书,睡前泛读;办公桌上有书,随时查读; 茶几上有书 ,在家“散步”时读……
5.契合于研修
学而不思则罔。我在读《深度教 学研究(第一辑)》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些要义:与我校数学研究主题的共通点是什么,下学期我们在实施的时候, 书中给出了哪些研究视角……
信中最后一 句“在关键细节上比同类学校好1%”,这句话来源于《神奇 的励志公式 ,每天进步一点点 》:( 1+0.01 )365≈ 37.78 > 1; 1=1; ( 1- 0.01)365 ≈0.0255 < 1;1.01和0.99之间 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若将时间拉长,差距会变得非常巨大。所以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工作,都要严格要求, 每天进步0.01,让“工作”需要我。
回顾这些年,上述五点是我一直坚持做的,我也一直为此努力。每件事都争取比同伴、同类校甚至其他区,都好1%,在“结果性思维”中夯实过程,在“过程性思维”中收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