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白塔小学

研究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研究动态>>阅览文章

白小讲坛:魅力宋词 个中有千秋  

发布时间::2023/12/21 13:10:17作者:吴桂香 点击:1350

123.jpg

假期在家,整理书橱,竟然在旧书中淘到一本纸张已老旧泛黄、封面脱落的宝贝——《宋词精品》。记得这本书还是在二十多年前读师范时参加一个社团而得的。于是,用胶带把封面粘贴好,并找来挂历纸包好,放于枕边。闲来无事,信手拈来,翻阅品读。人间万物,个中千秋,一览无遗。

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宋代是我国词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前人说过“一代有一代文学”,那么词就是最能代表宋文学的种类。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等,它大约起源于唐代中期。成熟于北宋。词的发展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和乐而歌唱,音乐的影响成了决定词的体式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宋词精品》这本书收录了宋代著名词人的精品,并有注释又有详细解说,关立勋老师的点评也精彩到位,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宋词的知识,是本好书,值得收藏阅读。

一、品读宋词,如赏尽四季风情

“绿柳烟外晓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不是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不是夏天的时候,辛弃疾在乡间小道上散步时的悠闲与喜悦吗?在不知不觉中,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月到中秋分外明时,你是不是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苏轼的千古绝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呢?四季的风景尽收眼底,怎么不令人赏心悦目呢?

二、品读宋词,似聆听动人故事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满腔愤懑,无处倾诉,奋笔疾书。书毕,一掷柔毫,早已泣不成声,肝肠寸断。

唐琬,才华卓绝、柔情似水,一双哀怨的泪眼深情地凝视着陆游的题诗,一字一句如杜鹃啼血,此情难言,也和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欢,瞒,瞒,瞒。

这两阙词浸润着同样的哀怨和无奈,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是曾经的夫妻。可是陆游的母亲觉得他们夫妻太恩爱了,害怕会影响到陆游的前程,于是棒打鸳鸯,强迫陆游休妻,这成了陆游一生的遗憾。虽然,后来唐婉嫁了一个很好的男人赵士程,可是当他们在苏州相会以后,勾起了唐婉的伤感,没多久,唐婉就过世了,给陆游留下了终生的伤痛。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驻心间。

三、品读宋词,可知晓沧桑历史

读宋词,可读到宋词背后的宋史,既有《虞美人 春江秋月何时了》这样的亡国大事;亦有《满江红 怒发冲冠》这样激烈昂扬的抗金号角;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样的中秋习俗;也有宋词背后宋人的娱乐活动:比如弄花、蹴鞠、相扑、斗蟋蟀、斗草等等,读起来饶有趣味。

“千古第一才女”“词坛女皇”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你就能感受到宋代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的动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的意境优美,让人过目不忘,词中的少女快乐无忧,生活幸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字里行间满满的哀婉凄苦、忧愤深沉,都反映她流离颠沛的生活和家愁国愁的无奈。

读宋词,也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洪流,如豪放的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四、品读宋词,能感悟人生哲理

宋词中有许多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木棉枝上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宋词精品》一书在手,人间万物,个中千秋,一览无遗。它让我们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千年以后的我们竟然能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呀!

 

 

参考资料:关立勋《宋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