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白塔小学

研究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研究动态>>阅览文章

白小讲坛:闲 聊 刘 禹 锡  

发布时间::2022/12/5 14:18:15作者:陈月萍 点击:10913

陈月萍2.jpg

一、生平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白居易评价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这里的“豪”是指刘诗雄豪苍劲,这一风格的形成主要得之于作者气质的坚毅和性格的豪迈。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早年与柳同登进士,同为官,共同参加永贞革新,同贬南荒,故“刘柳”并称,二人友情亦为文坛所感动),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上选用了《浪淘沙》《望洞庭》等诗。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刘禹锡出身时,安史之乱刚平定七年,已是唐代宗执政时期了。

刘禹锡7岁时,公元779年,代宗去世,唐德宗即位。

33岁时,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唐顺宗李诵即位

还是805年,李诵退位,唐宪宗李纯即位。

15年后,公元820年,刘禹锡48岁,唐宪宗被宦官杀了,宦官立了唐穆宗李恒为帝。
    刘禹锡52岁,公元824年,李恒中风去世,唐敬宗李湛登基。

刘禹锡54岁,公元826年,李湛也被宦官杀了,唐文宗李昂登基,策划甘露之变,希望除掉宦官,结果计划失败,李昂受到软禁,文官系统基本被诛杀干净。
    刘禹锡68岁时,公元840年,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唐武宗李炎登基。

由此可见,刘禹锡一生处于动乱的中唐时期,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793年(21岁),进士及第;

少年时候的刘禹锡可谓是一帆风顺,一路扶摇而上,19岁便游学长安,上书朝廷针砭时弊,声名远扬;21岁一次考中进士,同年又一次过博学鸿词科,简直犹如考神附体,同时代的韩愈看见他,除了羡慕还是羡慕,韩愈进士考四次才过,博学鸿词科也考四次才通过。

刚出道时期的刘禹锡真可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4岁通过吏部取士科,居然翻牌翻到太子校书这么一个黄金岗位,很多人不是图书管理员就是县尉,这下子,连太子身边的红人王叔文都主动与他结交,称他有宰相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802年(30岁),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805年(33岁),朗州司马

815年2月(43岁),奉召回京;

816年(44岁),连州刺史;

819年(47岁),刘禹锡因母丧离开连州;

821冬(49岁),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

824年夏(52岁),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826年(54岁),刘禹锡奉调回洛阳。827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以后历官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836年开始(64岁),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二、朗州司马

805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被贬为朗州司马,就这样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时值深秋,秋风萧瑟,不觉让人萎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此时最是恰当的基调,无限失落的刘禹锡看着这萧条景色,一脸不屑,随即仰天大笑,提笔写下超级名诗《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看看刘禹锡抗击打能力,自古以来伤春悲秋居多,面对秋天,诗人笔下莫不是戚戚之句,到了刘禹锡这儿,反倒有种逆流而上的豪气,令人不得不服,难怪毛主席对这两句也是情有独钟,把逆境当顺境,把馒头当鲍鱼,这样的格局一般人是很难具备的。

此后,刘禹锡在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带)近十年。期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在朗州司马任上,刘禹锡曾多次往来岳州,对君山、岳阳楼、洞庭湖情有独钟。他写岳州的诗歌中,有三首写到洞庭秋月,四首写到君山。此时的诗人,虽长期遭贬谪,却没有改变他进取的思想,且心境趋于平和开朗。这在他的《望洞庭》一诗中表现得很明显: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他用明快的笔调,借镜面形象比喻风平浪静的湖光景色,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做晶莹剔透银盘中的一颗青螺,全诗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令人拍案叫绝。

“洞庭秋月”这一湖湘胜景,经过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人笔下生花,再经宋代米芾等人的吟诵,成为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

三、京城玄都观

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的言外之意是:看如今都城官场这些权贵们,都是在我被错贬外地之后,凭着阿谀逢迎登上宫廷宝座的。要是我当年没被贬,你们这些小角色还不知道在哪呢!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再次离开政权中心,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贵州省)去当刺史,幸有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四、夔州刺史

819年,刘禹锡因母丧离开连州,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刘刺史在此政绩若何无从知晓,三峡人却非常熟悉和喜爱他写的诗。他与三峡结缘,写下了许多诗文。竹枝词是古代的一种诗词体裁,是由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演变而来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把这种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使之传颂千年。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此,刘禹锡还写下了《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飞动之笔与驰骋的想象,正体现了他的迎风顶浪,逆流而上,直上九霄,直到牵牛织女家的豪迈气概,以及向往美好理想的境界。

五、和州刺史

824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小人,当时看刘禹锡,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然后一锤定音,变成永垂不朽之作。后来,知县拿他没有办法,也只好罢了。《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和州—洛阳

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写下了超级名诗《乌衣巷》,这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全诗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洛阳的路上,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从苏州返回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这种直率与坦诚绝不是写给一般人的,只有友谊深厚才有如此言语。暮年两人闲居洛阳,多有唱和之作,

刘禹锡的诗读来更加的坚韧与豪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七、再游玄都观

回了洛阳,刘禹锡又去玄都观游玩了,这一游,便引诗情到碧霄,又开始喷那些道貌岸然,溜须拍马,跪舔权贵,投机倒把的家伙,写下名诗《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这首诗很有意思,构思和暗讽很惟妙惟肖,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这帮小人,把我打倒又怎样,今天我老刘又回来了。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在这十几年中,皇帝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豪的慰藉。

写了这首诗的后果就是,呵呵,那就继续被贬咯,开启继续蹲点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的旅程,一蹲又是10年。

 

836年,刘禹锡终于又被新上任唐敬宗记起,调入长安,兜兜转转三十余年,三次被贬又三次回朝,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往后的晚年生活过得相当惬意了,时常和白居易,裴度等好友喝喝小酒,吹吹牛,写写诗,老年生活那叫一个丰富精彩,不亦乐乎,先后任职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等闲职。842年在洛阳辞世,享年71追赠为户部尚书在人均寿命50左右的当时,刘禹锡绝对是高寿。

 

刘禹锡的诗与人,都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从刘禹锡身上能够得到很多很多感悟,但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我觉得就是如何摆正逆境中的心态,乐观是他坚不可摧的盔甲。